居仁堂、丽泽轩这两个民国时期的双子星座,居仁堂带着浓郁的皇家色彩,丽泽轩则为民窑珍品为主,一个经营宋元明清景德镇官窑的仿品,一个则以人物肖像为主,兼营珠山八友的名家瓷。
居仁堂位于中南海西苑中海两岸的一座二层楼的西式建筑,是中南海最大豪华的一栋楼。是慈禧太后用于接待外国首脑和女宾的地方,原名“海晏堂”。
居仁堂是在仪鸾殿遗址新造的一座洋派新楼,仪鸾殿是当年慈禧的住所。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联军统帅瓦德西的帅府便设在仪鸾殿,后被德军失火烧毁。
1904年,“海晏堂”建成,慈禧在这里渡过了她最后七年“海晏堂”并没有给衰落的晚清带来四海晏安,天下太平的繁华似景,辛亥革命的枪声,结束了统治中国300多年的大清王朝。民国总统袁世凯入住海晏堂,改名居仁堂。瓷器底款署“居仁堂”款的应该是袁世凯当大总统时就开始。如他当洪宪皇帝开始仅83天,做瓷器的周期在民国都要60天。那洪宪瓷器就要成为历史悬案。当时居仁堂的瓷器应该在中国历史上有六年之久,“洪宪瓷”就应该是居仁堂后的升级版。在袁世凯当了皇帝之后,将居仁堂变洪宪御制就不奇怪了(1911-1916)。
历史上的居仁堂,实际上是继明清两朝之后的官窑,居仁堂虽无固定的地点,固定的画师为其服务,但是,民窑中的精品,一旦选中,便署上“居仁堂”底款。从全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居仁堂瓷器都是弥足珍贵的国之魂宝。郭宝昌是袁世凯的督陶官,主管“居仁堂”的瓷器订制,他在景德镇穿街走巷,来往于坯房和红店之间,遇到满意和新奇的产品他就订下来。在景德镇期间与当时的名流汪晓棠、潘匋宇、王大凡、汪野亭、许何人都有往来,主要是请他们画浅降彩和粉彩山水、人物之类。如汪晓棠每月的包银都有二十块(袁世凯)袁大头。而当时景德镇的四口之家,有3块现大洋就可以生活,而王大凡每月也都有十块大洋的收入。据先祖母施桂凤回忆,王大凡刚结婚不久,许多东西都是借的,后来王大凡瓷器生意好,不久就还清了欠帐,母亲吕玉萃也不卖粑贴补家用了。可见,王大凡在当时还是小有名气的画家。记得有一年拍卖行拍卖了一件居仁堂出品的王大凡画珐琅彩的西洋画,在1912年至1916年之间,王大凡为居仁堂画过许多作品,王大凡和师傅汪晓棠都是居仁堂画师之一。
丽泽轩,又称南昌丽泽轩,活跃于1915年至1944年左右。丽泽轩的店主梁兑石是一位科班出身的艺术家,毕业于1914年江西省饶州陶瓷学堂。授业恩师应该是珠山八友邓碧珊。1915年在南昌中山路上的“熊家祠堂”改建为四层大楼,店名“丽泽轩”瓷庄,成为当时中国乃世界上最大的瓷器商行。丽泽轩门口招牌写着“首创瓷像”为珠山八友邓碧珊所书四个斗金榜书。门两旁红底金字对联左为“丽宇天地”右为“泽宇河山”十分气派,对联应是梁兑石的师叔王大凡所撰联。据邓碧珊的长孙邓肖禹说:梁兑石少年英雄,十七八岁就创办丽泽轩。“丽泽轩”瓷行共三进,第一进是销售日用生活用瓷,二进为宋元明清时的仿品,三进则为私人订制的名家用瓷,邓肖禹曾在南昌丽泽轩画琮瓷器。梁兑石既向邓碧珊学画瓷像,又向王琦学习人物画,从他的传世作品来看,深得王琦绘画艺术的精髓。梁兑石的经营宗旨,就是为了让顾客更直观的了解瓷绘艺术。让顾客自己选择作者,选择喜欢的花面,丽泽轩在主营人物肖像画的同时,并兼营山水、人物、翎毛、走兽等名家作品,梁兑石在1930年之前,主要是靠邓碧珊为其掌舵,1930年之后,人物肖像则靠师傅王琦,文人画方面则靠师叔王大凡,每人每月包银20块现大洋。
王琦1935年突然仙逝,(1886-1935)不到50岁就巨星陨落,1935年后梁兑石在景德镇的许多工作都和师叔王大凡商量。有一次梁兑石接待了一位客商,希望有表达超凡脱俗题材的作品,还有送给国民党的一个将军的,希望这位将军旗开得胜,闻鸡起舞、抵柱中流。这位将军就是戴笠。梁兑石将这一重任交给了王大凡。王大凡很快就完成了这三件瓷器的创作。一是商岩四皓图“白发商岩四老翁,紫艺歌罢听松风,半生不与人间事,亦堕留候计术中。汉初商山中的四位隐士,名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冉里先生周术,四人都是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之人。他们不愿当官,隐居在商山(陕西商洛市境内)。刘邦夺取政权之后,便请他们出山为官,但他们婉拒了刘邦的盛请。紫艺歌就是他们隐居生活的写照。
刘邦称帝后,封长子刘盈为太子。不久刘邦欲封三子刘如意为储君,于是刘盈的母后托长兄找张良问计,张良就推荐了商山四皓。在一次宴会上,刘邦见长子刘盈身后多了四位八十多岁的老者,胡须雪白,衣冠奇特,当他知道是商山四皓,便质问他们“多年来我都邀您们出山,可你们避而不见,现在为何又追随我的儿子呢,四皓回答: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太子贤德,恭敬爱士,天下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于是刘邦即兴作诗“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又可奈何!”最后刘邦还是没有换太子,刘盈成为第二代皇帝。
第二件作品,“不负昂藏七尺躯,岂甘窗下久踟踷,鸡声唤起中兴业,谁说今吾即旧吾”。这首诗是晋代名将祖逖奋愤图强,闻鸡起床炼武的故事,王大凡这件作品塑造了祖逖高大伟岸的形象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配合诗文唤起中兴业,通过风吹雨打,几易寒暑磨炼的祖逖,已今非昔比了!
第三件作品,棋开得胜,从王大凡的诗中可以得出结论,有两件画有棋开得胜和谢公对奕图,图画的作品传世,王大凡艺术馆收藏了一件“棋开得胜图”诗曰“胜负心中料已明,又从指上出奇岳,怡然一叹文揪里,未碍东山是娇情。”另一件“谢公对奕图”为景德镇大收藏家公智勇收藏,泰岳百万压东南,宇社安危已独担,却置捷书棋局底,诸君犹认罢清谈。
这两首诗都是写一个淝水之战谢安成竹在胸运筹帷幄的故事。东晋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微寿县一带应战,前秦由符坚率80万军,东晋以谢安、谢玄叔侄引八万北府兵抗敌,淝水之战延伸了几个典故和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背水一战、东山再起、旗开得胜、东山报捷等等。而王大凡所表现的主题是东山报捷、旗开得胜、,在淝水之战进入关键时刻,谢安与人围棋“俄而谢玄(谢安之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默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竟色举止,不异于常。将重大的胜利消息放在棋盘下,可见谢对战局的功败早已成竹于胸,旗开得胜,指出奇兵,恐怕就来源于这里吧!
关于梁兑石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是他在1937年被日本飞机炸死在四川,另一种说法是他在去重庆的路上被日本的飞机炸死,后者是梁兑石的儿子介绍的。从丽泽轩与王大凡的合作直到1949年才结束。
作者简介:王怀亮,1957年生于中国陶瓷第一世家,祖父王大凡为著名的珠山八友发起人,荣获1915年万国博览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父亲为中国陶瓷美术家评委、著名的陶瓷美术家。王怀亮现为中华文化促进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委员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陶瓷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王大凡陶瓷艺术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15年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天下第一壶——唐诗三百首大师壶,2015年至2018年完成六十块粉彩《牡丹亭》的组织创作,2019年又组织景德镇的艺术家创作100块瓷板《西游记》;《牡丹亭》、《西游记》都是中国陶瓷举世无双的作品,必将载入世界陶瓷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