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为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专业现代陶瓷艺术馆之一,我馆坚持以传承与创新陶瓷艺术为宗旨,致力于陶瓷文化传播。近年来,响应李克强总理“传承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的号召,我馆将重点放在陶瓷幼儿教育上。王奕澄副馆长在《园长访谈录》中谈到了他对陶瓷艺术教育的理解。
“陶艺不仅是我们生活日常使用的锅碗瓢盆,他的教育意义极其深远,背后蕴含是的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载体。孩子经过陶瓷艺术教育的熏陶后会对整个中华文化都充满崇敬之情。”
王馆长本身主修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广告专业,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古老国度,设计应该考虑视觉背后带来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颠覆了他对美术和设计的传统观念,也同时感叹着中国美术史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最让王馆长为之惊叹的就是陶瓷艺术,在北京陶瓷艺术馆董事长陈进林的影响和帮助下,他终于开启了喜爱的陶瓷艺术的道路。
王馆长将陶瓷艺术对于孩子的培养分成了三个维度:
孩子在了解陶艺历史的过程其实是在了解中国整个科技史的演变。例如,从最开始的口吹喷釉、淋釉、蘸釉发展到现在的空气压缩机,伴随的是科技史的演变。还可以通过陶瓷的发展了解历史的知识、矿物学的知识等等。
“传说,古代时在龙泉曾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造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就偷偷地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而哥哥全无察觉。烧好后开窑一看,瓷器釉全裂开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心地善良的哥哥见此情景惊呆了,怎么办呢?只好拿到市场去处理,没想到一到市场,人们对这种带有裂纹的青釉瓷产生极大兴趣,一抢而空,于是哥窑便由此而闻名天下。”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有许许多多关于陶瓷的小故事都充满对孩子性格塑造的教育意义。
中国作为陶瓷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让这门艺术在我们的孩子手中得到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