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中国陶瓷艺术与“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学术研究,由北京陶瓷艺术馆“一带一路•陶瓷艺旅”组委 会策划的“今日·瓷旅”艺术采风创作活动于2015年9月20号在北京陶瓷艺术馆启动,9月21号正式启程。
“今日·瓷旅”重走丝路艺术采风创作之旅于9月25日抵达旅途的第四站-甘肃。
团队成员
陈进林 闽龙集团董事长、北京陶瓷商会会长、北京陶瓷艺术馆馆长
侯松园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古陶瓷专家
孟树锋 中国陶瓷大师联盟主席 王奕澄 北京陶瓷艺术馆副馆长
张新建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原副司长 郭爱和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许瑞峰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徐 岚 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熊 军 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武育伦 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吴云林 首届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 胡接生 首届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
谭镇中 高级工艺美术师 余效龙 高级工艺美术师
揭金平 江西省高级技师 壶 僧 世界华人当代杰出艺术家
余乐土 河南省北宋官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总工程师
进疆之路
离开了敦煌,我们出发前往“长征”之旅下一站——新疆
迎着风雪前进
经重重检查进入新疆,于哈密到天山途中因风雪太大,在雪山下艰难前进,一路上,白色天山的美景令人迷醉。
穿越天山南北探访万年胡杨林
全世界胡杨90%在中国,中国的胡杨90%在新疆。哈密伊吾县淖毛湖胡杨林是中国境内分布最集中的胡杨林,也是世界仅存的3片胡杨林之一,其面积达47.6万亩。胡杨亦称“胡桐”。它的祖先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就出现了,被称为“第三纪活化石”,是世界最古老的一种杨树,约六千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了。它们阻挡了沙暴对绿洲的侵袭,组成一条雄伟壮阔的绿色长廊,创造了“丝绸之路”的文明,因此,维吾尔族人民给了胡杨一个最好的名字—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丽的树”。进入胡杨林,就仿佛进入一座天然的艺术宫殿。它们有的像背东西的骆驼,有的像龙蛇蜷缩在地上,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胡杨树冠造型、树叶色泽、树身线条都美丽多姿。生存于大漠和隔壁之中的胡杨以抗盐碱、耐酷寒而著名,是大漠里的英雄,生命力极强,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说。
采风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