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中国陶瓷艺术与“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学术研究,由北京陶瓷艺术馆“一带一路•陶瓷艺旅”组委 会策划的“今日·瓷旅”艺术采风创作活动于2015年9月20号在北京陶瓷艺术馆启动,9月21号正式启程。
“今日·瓷旅”重走丝路艺术采风创作之旅于9月25日抵达旅途的第四站-甘肃。
团队成员
陈进林 闽龙集团董事长、北京陶瓷商会会长、北京陶瓷艺术馆馆长
侯松园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古陶瓷专家
孟树锋 中国陶瓷大师联盟主席 王奕澄 北京陶瓷艺术馆副馆长
张新建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原副司长 郭爱和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许瑞峰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徐 岚 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熊 军 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武育伦 第五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吴云林 首届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 胡接生 首届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
谭镇中 高级工艺美术师 余效龙 高级工艺美术师
揭金平 江西省高级技师 壶 僧 世界华人当代杰出艺术家
余乐土 河南省北宋官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总工程师
甘肃
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的文化,是“一带一路”沿线文化的缩影,甘肃的山水,是“一带一路”沿线山水的缩影。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这首诗中形象地记述了唐代丝绸古道上驿站的繁忙景象。
甘肃是丝路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域歌舞、梵宫佛刹、雄关落日、瀚海金沙、古道驼铃……展现出一部生动而优美的历史画卷。甘肃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宝藏。
6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虽然艰苦,但是美丽的甘肃风光让人忘了疲惫。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是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分别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山乡南侧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尔后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
甘肃省博物馆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甘肃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全省境内留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因而使甘肃成为全国的文物大省。甘肃省博物馆占尽天时地利,馆藏极为丰富,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甘肃省博物馆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其中藏品库房面积76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9000平方米,具有多种现代化设施,实现全方位影像服务,大幅屏幕和电视触摸屏能提供大量彩色图文信息。同时开通的互联网国际网站,使甘肃省博物馆的文物收藏、研究、展示等信息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
千万年来,黄河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广袖轻舒,彩练回旋,形成了天下黄河第一弯——玛曲;此后它又穿山绕谷,围堰聚水,形成了刘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在黄河中上游的甘肃这片黄土地上,诞生了辉煌灿烂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
采风路线